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Posted by Camel Reader |
赫拉巴爾是一位來自捷克的知名作家。由於作者曾經從事過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列車調度員、廢紙收購站打包工等十多種不同的工作,所以作品大多以工人階級為主體描寫,乍看之下平凡無奇的主人翁,卻往往能散發出奇妙的光彩,像是這本《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的主角打包工漢嘉。

故事的背景是描寫二戰後,被德國納粹攻陷的捷克,身為打包工的漢嘉因為納粹施行鐵幕統治,控制言論和思想自由。這使得他原本單純地將廢紙整理打包的工作變得繁忙且豐富了起來。他的廢紙處理站開始接收到許許多多的文學、思想、藝術作品,這使得原本就熱愛閱讀的漢嘉多了額外的工作,那就是將好書通通帶回家保存起來,包括尼采、康德甚至還有老子的道德經,真的不得不讓我讚嘆漢嘉的閱讀深度,實在讓我自嘆弗如。

作者在描寫的時候,將漢嘉閱讀的方式用他賴以維生的工具壓力機來做比喻,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將學識擠壓進他的腦袋,就好像他在處理那些被人丟棄的廢紙一樣,用壓力機壓成一個個小包。對我而言閱讀從來不會是這樣的感受或想像,但是若是身處在漢嘉當時的社會環境,同時也具備著像漢嘉一樣的愛書特質,就不難想像漢嘉那種對這些文化薈萃的書籍的一種負擔,甚至對時代的恐懼,迫使他不斷地想要透過最簡單的方式,也就是閱讀,一種富有使命感的,去促使這些曾經影響許多人甚至一個世代的作品,能繼續保留這樣的可能性。

身處在鐵幕統治的時代中,無視於個體的特殊性,透過這樣將一切不斷砰打、擠壓,形塑成毫無二致的形體,將所有的可能性,從最初就扼殺,將所有的行為都只局限於單純的勞動。漢嘉用他的方式去抵抗這個時代的壓迫,但是當一切教導都是來自於這個被馴化的社會,或許也只能用彷彿勞動般的方式去進行閱讀,因為這也是漢嘉唯一知道的。

讀這本書對我而言算是一個挑戰,一直以來我都比較習慣,也可以說是熱愛閱讀類型文學,像這樣的純文學小說對我而言真的相當陌生,所以我就決定對經典發出挑戰,尤其又是我感興趣的題材,跟《德語課》一樣都是講述二戰納粹的時代故事。
在翻譯上可能因為時代的關係,所以在閱讀上真的可以感受到早期白話文的特殊語感,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去熟悉。

看完這本書後的第一個想法是,果然不愧為經典。我想所謂的經典,就是要能夠在時代的遞嬗還能保持他對這個時代的影響力。主角打包工漢嘉在見識到巨大壓力機強大的性能後,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腳色將被取代,他最後的選擇是與自己的壓力機一同赴死。我覺得這個決定當中所蘊含的情緒是很複雜的,包括對這個世界對自己的失望,對自己與社會的關係感到迷茫,更有一種堅持是作為一個打包工和熱愛閱讀的人,當自己置於壓力機中,如同以往被他擠壓的畫作或書籍,擠壓過後自己又會剩下什麼的一種反思。

當我們將人的一切簡化成其具備的功能性,悲劇的發生將會是必然的。而這在現在社會中仍然不斷發生,我們將各種標籤貼在他人身上,藉此定義我們跟這個人的關係,可以從他這裡獲得什麼。然而唯有將個體視為整體,以看見生命的眼光看待,不再以個人的價值與想望強加在他人身上,我們才能將綑綁於身上的限制安然卸下。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Posted by Camel Reader | File under : ,
雅各的千秋之年        在回顧一本書的時候,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如何向別人介紹他,然而若要在短短幾句話,幾個詞彙之內做出有質量的推薦,勢必得借用大眾認知的類型文學形貌。以乙一的作品為例,我姑且能用恐怖小說來蓋括,雖然這樣廉價感就油然而生。但是《雅各的千秋之年》這部作品如果以歷史小說來講的話,就低估了當中的文學性,但是以純文學來定調的話,恐怕又削減了本書的娛樂性,既然如此就讓我用史詩二字來作為這部作品的分類吧。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Posted by Camel Reader | File under : , ,
ZOO收藏紀念版        ZOO是我繼東野圭吾的偵探伽利略之後看得第二部短篇集,同時也是我第一部乙一的作品。在此之前,可能是因為出版社的關係,我把乙一粗略的歸類為推理小說,但在看完ZOO之後,證明我的想法實在天差地遠,同時可能因為短篇集的關係,發覺到乙一的風格實在難以歸類。不像東野圭吾的作品,在你翻開書本之前,你就可以預期到你將會看到什麼樣風格、類型的故事,相反的,乙一的短篇每一篇都是一個意外。這並不是說東野圭吾的故事老套,而是乙一每個故事都帶領讀者進入另一個世界,一口氣閱讀下來,彷彿坐雲霄飛車忽高忽低,九彎十八拐,在每個故事之間好像重感冒般的忽冷忽熱,毛孔放大,心跳忽快忽慢,但是偏偏又被他的魔力攫住,忍不住又往下個故事翻去。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Posted by Camel Reader | File under : ,
        這本書是探討職業棒球管理層面的一本書,棒球單純來講就是眾多運動項目中的其中一個,但是加上職業兩字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利潤、成本、投資等等商業上的考量,所需要顧慮的就不再是能贏多少場球,而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赢得最多的比賽。所以看到這邊相信大家就可以知道這本書是在寫什麼了。
        
        而作者為什麼會選擇棒球做他研究的對象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棒球某些看似重要的數據其實根本就無法表達棒球比賽裡的真實意涵,棒球中有許多無法被正確解讀的東西,現存的東西也有許多是矛盾的。然而在美國職棒有一支球隊叫做運動家隊,這支球隊所奉行的原則與其他的球隊大異其趣,他們所遵行的不是球探間的術語或是抽象的未來性,而是把眼光放在他們所能看的數據上,排除一切看似重要但卻其實對贏球沒有幫助的東西,這樣的特立獨行導致運動家隊的管理階層始終被棒職業棒球的圈內人恥笑,但是奇怪的是這支球隊所遵行的原則似乎才合乎理性與市場原則。
      
        以往我們在看棒球比賽的時候,當打擊者佔上打擊區,轉播單位就會顯示出這位球員在球季例行賽中所累積的打擊率,再這樣的被動接受下,一般的球迷就會開始認為打擊率就是評斷一個打者是否出色的關鍵數據,但是在魔球裡面所要闡述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上壘率才是所有棒球比賽數據最關鍵性的指標,怎麼說呢,一局有三個出局數,當三個出局數出現進攻方的進攻就得停止,反過來想,只要第三個出局數一直不出現,進攻方的進攻就會一直持續下去,想當然爾分數進帳也會越多,所以最終要的數據,不是呈現出擊出安打的頻率的打擊率,而是你能免於出局的上壘率,因為只要不出局進攻就會一直延續下去,看到這裡稍為敏銳一點的讀者就可以發現,運動家的管理階層想必對會造成出局數的犧牲觸擊,或是具有高風險的盜壘嗤之以鼻。

        運動家隊對上壘率這個數據的執著程度,可以說貫徹的非常徹底,以致於他們與其他大聯盟球隊格格不入,最明顯的就體現在選秀裡頭,一般的大聯盟球隊會派球團到處觀察大學和高中有潛力的選手,並在經過球探的推薦下決定選秀的順位,而球探評價一個球員主要是透過天份、身體素質等為考量,考量他的未來性,最重要的是當球探在選擇球員是並沒有依據客觀的證據,而是依照個人主觀認定好的棒球員應該是如何來決定誰進入職棒體系。但是運動家隊不同,他們不依靠球探的觀察,他們利用的是球員長期比賽下來的數據來決定如何選擇一位球員,尤其以上壘率為重,甚至運動家的管理階層根本不會派球探去觀察,光靠數據就可以決定要選什麼球員。
      
        這本書所闡述的一些原則與觀念會讓你驚訝不已,而我所舉的這個例子只是其中之一,但他提出的說明也會讓你深信不疑,尤其可以一窺大聯盟最優秀管理階層的面貌,對如果是長期觀賞棒球的人絕對是必讀的一本書。但是對於喜歡看棒球卻對球的數據沒有太多興趣的直覺性球迷而言,這就不是什麼有趣的讀物。
      
        另外,在我看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並不是以時序為基準,所以他章節的編排方式讓我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有時甚至造成我閱讀的混亂。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偵探得經過重重考試取得執照,他們收費且保持記錄、申報所得稅,這些我都不做。有時候我會為某些朋友做某些事情,當做人情;對方有時會給我錢,也是人情。」這是每次別人提到他的職業私家偵探時,馬修會做的類似回應。每次看到這樣的回答時,就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好像是馬修.史卡德這個系列的一個符號或縮影。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Posted by Camel Reader | File under : , ,
        因為這已經是我第二次讀迷霧之子,所以誰是永世英雄的謎底對我而言,也已經揭曉了,但是第一次讀完發現永世英雄的真實身分的時候,仍然讓我驚訝不已,讚嘆作者有如推理小說般,峰迴路轉後的謎題揭曉,讀起來的暢快感,和被作者擺了一道的驚喜,到現在還是讓我回味無窮。所以當我這一次在讀的時候,就開始注意一些細節,想找出作者隱藏在文中的一些伏筆和線索。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Posted by Camel Reader | File under : , ,
        首部曲在紋成功的戰勝統御主之後結束,但是卻埋下了一個巨大的伏筆,統御主在臨死之前對紋說:「你們不知道我為人類做了什麼。殺了我,你們只是自取滅亡。」一個更大的挑戰,就在凱西爾團隊戰勝統御主,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之後,緊接而來。